原標題: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專家表示降準和MLF利率下調依然可期
本報記者 劉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央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遵照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的原則,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貨幣政策措施。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月24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道,一是超預期提供流動性來保證銀行體系和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充裕,及時穩定市場情緒。二是第一時間設立了3000億元低成本的專項再貸款,對重點抗擊疫情的企業提供精準的優惠資金支持。三是人民銀行和五個部門聯合出臺了支持疫情防控的30條措施,發揮政策合力,為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提供綜合的金融保障。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2月3日以來,央行動用數量型和價格型政策工具,在公開市場實施大規模流動性投放,先后降低逆回購、MLF利率,引導LPR報價下行。在確保市場流動性處于較高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擴大實體經濟融資規模,釋放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信號。
專項再貸款方面,據央行公布數據,截至2月20日,發改委、工信部確定全國性重點企業876家,10個重點省市省級政府確定地方性重點企業共1082家,人民銀行及時將名單提供給銀行,并及時向其發放專項再貸款,已有727家重點保供企業獲得了貸款。財政貼息后這些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為1.30%,低于國務院不超過1.60%的要求。
在日前舉行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沖疫情影響。并明確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要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為防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
值得關注的是,此處提到了兩個“新”,一是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二是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
“央行將根據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具體影響,靈活把握政策力度,在繼續保持資金面相對充裕的同時,重點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區域、行業和企業的支持力度,結構性貨幣政策有望繼續發力?!睎|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的政策工具可能包括定向降準或臨時降準(CRA),也有可能擴大新增PSL規模,引導政策性銀行加大對重大基建項目、醫療公共衛生等民生項目的定向信貸投放。
對于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王青認為,除了數量型和價格型政策工具外,監管層在疫情期間還可靈活把握監管指標,適當放寬存款準備金率及不良貸款率考核容忍度,指導銀行調整還款付息安排、完善展期續貸銜接,重點提高中小微企業“首貸率”和信用貸款占比等。以上措施均可對接下來的企業復工復產過程營造有利的金融環境。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可能做出如下選擇:一是寬松態勢仍將延續,整體流動性較為充裕,資金利率將邊際下行;二是定向結構性支持力度會進一步加大;三是LPR下調勢在必行,降準和MLF利率下調依然可期;四是不排除央行會下調法定存款基準利率。在其看來,貨幣政策應靈活適度,可擇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同時要以更大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良好環境。